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登記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成立時間:1991年1月
導航
產業項目
曲伸求變 增減得宜——賞“西泠八家”篆刻系列作品
來源:
奚岡之印 奚岡
盧小鳧印(附邊款) 陳豫鐘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奚岡,字純章,不應科舉考試并終身不仕,突顯曠達磊落之性格。工于詩詞并有《冬花庵燼余稿》行世,書法四體皆能,繪畫瀟灑自得。雖非丁敬入室弟子,卻對丁氏崇拜之。誠然,奚氏在宗秦漢印基礎上,力主鄧石如所倡導的“印叢書出”觀點,主張印作要多書法之筆意,與蔣仁篆刻有異曲同工之趣味。因此,奚岡印作兼有“金石意味”的方圓兼備,又具古樸雅致的書卷氣息。
奚岡的“奚岡之印”漢白文印,具有增減有度、依本源流簡而不單的意味。此作呈漢印常用“田字格”式樣,經營位置得體、增損得當又顯平中見奇之漢印至高境地。竊以為此作出彩之處重點體現在“奚”字簡省筆畫的得體與根源上,表面看“奚”字取繆篆、漢隸類似構形,卻也隱含著甲骨文中簡省的源頭信息;“岡”字,印文取繆篆類似之形體,正與楷書、草書類似字體契合,有意思的是今文字楷書的一個叉形,表明“岡,山骨也。從山岡聲”的聲符簡省。可窺此作為“平中見奇有深意”之佳作,耐人尋味。
“龍尾山房”朱文印作,呈現婉轉沖和美麗之意味。線條屈曲徜徉、刀法時斷時續正與邊欄線破損呈現的殘缺美呼應,美輪美奐。其篆法奇姿異彩,高妙篆法的代表字為“山”字,“山”字中間交叉而對稱的四個優美斜筆畫,豐富了山字結構,又與“龍、尾、房”三字筆勢呼應。奚岡此作令人頗有“小印大乾坤,篆書意蘊深”之感慨。
陳豫鐘,字浚儀,出生于金石世家,精墨拓,薈集碑版拓片百余種。擅摹制商、彝器款識,意與古會。書法工李陽并宗法丁敬,亦得黃易點撥,法度謹嚴。章法平實而自然,刀法收斂而含蓄,有不書而能刊之精湛技藝。
“我得無諍三昧”漢白文印穩重大方,似得東漢王莽五字官印布局精神。布局上,中間的“無”字舒展大方,“我、得、諍、三、昧”對比出中間“無”字的中心地位;刀法上,切行澀進,注重以起刀與收刀的方整形式,從中可窺宗丁敬、法黃易刀法所呈現的方整含蓄刀法特點。篆法“我”字,繆篆體卻有漢隸意味。 “得”字右旁聲符的“見”形是“貝”字的訛變,后以訛傳訛,約定俗成,這種文字學知識的了解易于我們對陳氏作品篆法的認識與運用。“諍”字的隸書意味濃厚,但“昧”字卻承載一定嶧山刻石的秦小篆形體。總之,我們通過此作的繆篆可以上溯到殷周甲骨、金文,以及小篆的源流關系和歷史審美風貌。
“盧小鳧印”朱文印,呈現盤繞屈曲、大小落差、疏密有質,堪稱極富神采的“西泠后四家”朱文印作的明珠。布局上,“小”與“印” 、“盧”與“鳧”四字形成大小兩組的對比與呼應,合情合理,其“小”字的大空間使此作頓生空靈之意味;線條上,字形適當殘缺與邊欄的大殘缺,近乎無邊,既是陳氏打好的布白基礎,更是后世歷久風化、大自然的造化賦予。誠然,此作的靈動優美與所列漢白印的端莊典雅,表明陳氏印風多樣印路寬闊。無疑這種“印路寬闊”在西泠篆刻中不鮮見,我們今天當進一步去挖掘。
龍尾山房(附邊款) 奚岡
相關鏈接: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網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廣告總代理:北京中聞視媒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10-67133538
郵箱:cneescc@163.com
京ICP備18040214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本站關鍵詞: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 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東方文化教科文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