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登記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成立時間:1991年1月
導航
展會論壇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圓滿落幕(附傳統工藝比賽決賽獲獎名單)
來源:
非遺博覽會現場集錦(視頻時長1分43秒)
9月17日,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閉幕并舉辦總結會,公布傳統工藝比賽決賽結果。
圖1 主場館內侗族大歌項目現場展演
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以下簡稱“非遺博覽會”)于9月13日至17日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5天時間里,非遺博覽會共吸引82萬人次參觀、參與,規模和盛況創近年來山東舉辦文化類博覽會之最。
圖2 現場觀眾欣賞參展作品
圖3 現場觀眾欣賞參展作品
圖4 主場館內聊城雜技項目現場展演
圖5 徽州竹雕作品《風雅徽州》
圖6 青田石雕作品《花好月圓》
圖7 天津泥人張作品《春》
圖8 皮影作品
圖9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作品《大威德金剛》
圖10 剪紙(蔚縣剪紙)作品《彩蝶紛飛》
本屆非遺博覽會以“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為主題,包括展覽、展演、比賽、體驗和論壇五大板塊活動,采用“一館多點”的辦會模式,在濟南市設立了1個主展館,在濟南和濰坊設立了9個分會場。非遺博覽會同步舉辦了傳統工藝比賽決賽、非遺社區行、非遺校園行、傳統美食展、非遺影像展等多項活動。
圖11 百花洲分會場
本屆非遺博覽會展示了近年來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新進展,特別是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等重大舉措實施以來的最新成果,對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圖12 主場館外演出
圍繞“活態傳承、活力再現”主題,本屆非遺博覽會在主會場舉行了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展演、傳統工藝比賽決賽、非遺互動體驗活動和學術論壇活動,多樣態、多角度地呈現了非遺與“人”和“生活”的關系。
圖13 “振興傳統工藝 助力精準扶貧”主題論壇現場
“非遺社區行”活動遍布濟南城鄉社區,深入大街小巷,共邀請全國各地54個非遺項目共323人,與濟南本地參演隊伍1836人,在300余個社區進行展示展演;“非遺校園行”在25所學校集中對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曲藝等校園傳承成果進行展示和評比,并舉辦系列展示展演活動;“非遺影像展”遴選71部非遺影像作品在各區縣相關場館循環展映。傳統工藝比賽作為品牌活動,共吸引200余名選手參加了6個項目的比賽,現場創作、展示參賽展品共計884件(套)。
圖14 傳統工藝比賽決賽現場
本屆非遺博覽會的一大亮點是創新傳播手段。為擴大展會社會影響力,博覽會除邀請中央及省、市等媒體參與宣傳報道外,還首次引入網絡直播平臺。根據相關統計,僅9月13日、14日兩天,網絡直播受眾就近6000萬人次。截至9月17日8時,相關境內媒體報道1077篇,客戶端報道724篇,微信文章685篇,微博204條,論壇和博客文章49篇。(文字:“文化山東”微信公眾號)
傳統工藝比賽決賽現場圖片
圖15 草柳藤編織比賽決賽作品
圖16 草柳藤編織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17 草柳藤編織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18 陶瓷成型比賽決賽作品
圖19 陶瓷成型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0 陶瓷成型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1 泥面塑比賽決賽作品
圖22 泥面塑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3 泥面塑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4 泥面塑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5 剪紙比賽決賽現場
圖26 剪紙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7 剪紙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8 剪紙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
圖29 金屬鍛制(銀器、銅器)比賽決賽作品(攝影:平措卓瑪)
圖30 金屬鍛制(銀器、銅器)比賽決賽作品(攝影:平措卓瑪)
圖31 金屬鍛制(銀器、銅器)比賽決賽現場(攝影:平措卓瑪)
圖32 刺繡比賽決賽作品(攝影:平措卓瑪)
圖33 刺繡比賽決賽作品(攝影:平措卓瑪)
圖34 刺繡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攝影:平措卓瑪)
圖35 刺繡比賽決賽,選手進行現場制作(圖片:網絡)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傳統工藝比賽決賽獲獎名單
01 草柳藤編織項目
第一名:唐圣麗(安徽)
第二名:耿月新(江蘇) 王勤(上海) 劉均堂(山東)
第三名:林仁鳳(福建) 張奎善(山東) 左佃玉(江蘇) 張心榮(浙江) 王聚軍(山東) 黃小平(湖南)
02 陶瓷成型項目
第一名:范順君(江蘇)
第二名:孫天舒(遼寧) 陳震(廣東) 王延軍(河南)
第三名:范永軍(江蘇) 王志剛(江蘇) 王文珂(河南) 徐軍照(陜西) 王寶祥(廣西) 徐良(黑龍江)
03 泥面塑項目
第一名:趙陽(天津)
第二名:馬若特(河北) 王洪祥(江蘇) 王美(山東)
第三名:梁志德(福建) 張金東(吉林) 吉合旦本(青海) 潘康明(廣東) 吳漫(廣東) 鄔飛龍(內蒙古)
04 剪紙項目
第一名:董林美(陜西)
第二名:許靈平(甘肅) 楊毅(山西) 張偉萍(浙江)
第三名:陳燕(福建) 劉廣磊(河南) 岳紅霞(貴州) 薛佳慧(北京) 張老英(貴州) 張欣(遼寧)
05 金屬鍛制(銀器、銅器)項目
第一名:鉗海強(河北)
第二名:朝勒門(內蒙古) 王國春(貴州) 斯楞格(內蒙古)
第三名:陳平(云南) 吳昌華(貴州) 張錦平(江西) 張家康(安徽) 陳貴敏(貴州) 楊再良(貴州)
06 刺繡項目
第一名:王麗華(江蘇)
第二名:刁娟(重慶) 張莉(江蘇) 金馨(北京)
第三名:稅琴(四川) 府向紅(江蘇) 王永剛(黑龍江) 羅布(西藏) 陳麗華(江蘇) 歐君梅(貴州)
相關閱讀:
振興傳統工藝 助力精準扶貧——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題論壇舉辦
相關鏈接: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網
相關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廣告總代理:北京中聞視媒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10-67133538
郵箱:cneescc@163.com
京ICP備18040214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本站關鍵詞: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 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東方文化教科文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