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除了自身擅長作畫以外,張大千還極善于臨摹。他所臨摹的畫常常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也因此逃過了不少大師的法眼,也鬧出了不
少的笑話,發生了許多趣事。而張大千所臨摹之畫中,絕大部分都是我國清代大畫家石濤的畫。
說到這,就需得提起徐悲鴻。說到徐悲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自己就是一位極善畫馬的著名畫家,更是臨摹過不少大師的畫作。想來對
于臨摹一事,很是了解。可竟然連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一次,徐悲鴻在一名古董商那里收來一幅石濤的畫作。他將這幅畫從頭到腳、從筆墨到落款印章,甚至連紙張都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多遍,
十分肯定這是一幅真跡。用了300塊大洋從古董商那里把畫買了回來,這錢還是他湊了好幾天才湊夠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悲鴻對這幅畫的珍愛,以及對這幅畫是真跡這件事,確信無疑。拿到畫以后他不禁沾沾自喜,想著300塊大洋就買
到了石濤的真跡,這真是一筆極為劃算的買賣。可是幾日過后他便笑不出來了。
幾日后,張大千來拜訪他,徐悲鴻就想著讓他一起來賞一賞石濤的這幅山水畫。可剛剛將畫拿出,張大千就笑了,他將畫的一角挑開,露
出了印記。徐悲鴻這才明白了一切。
還有一位便是陳半丁。當時張大千只有25歲,在畫壇上還是個不甚有名氣的人,而陳半丁則是在畫界以及收藏界都有著非常高的聲譽的一
名畫家。本來這兩者之間就有著極為大的差距。可張大千極高的臨摹技術,最終還是騙過了這位有著極高聲譽的陳半丁。
在一次宴會上,陳半丁將他所收藏的一套石濤的冊頁拿出來給大家一起鑒賞。大家紛紛加入討論之中,驚呼聲贊嘆聲不絕于耳,贊嘆石濤
所作之畫的同時,更夸贊陳半丁眼光獨到,鑒別真偽能力之高超。
就在人們紛紛稱贊之時,只有張大千一人看過之后發出了嗤笑,眾人不明所以,陳半丁亦是內心有惑。大家都以為他是出于嫉妒,可他卻
說他早就見過冊。果不其然,他連這冊子中第一頁第二頁畫的什么東西,皆了如指掌。
最后眾人才明白,原來這套冊頁就是他所臨摹的,也就是說這冊頁是他的臨摹集。陳半丁也因此,在眾位賓客面前失了顏面。
和他的畫一樣,為人所知的是他的“造假行為”。這件事也為他造成了一些困擾。
他曾經登門拜訪齊白石,然而齊白石卻不愿見他,并說自己不喜歡這樣的人。齊白石認為,進了畫壇就要對自己所畫的畫保持尊重,更要
對他人的畫保持尊重,不能夠破壞規矩,更不能造假。
然而,在這一點上我便要為張大千辯上一辯。在徐悲鴻買下了他所臨摹的石濤的山水畫之后,他毅然地將300塊大洋付給了徐悲鴻。盡量
減輕給友人所帶來的不便,將損失降到最低。
從這我們便可看出,他并不是靠著話假畫來賺取一些什么。只是想通過臨摹,找到自己在畫壇中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方式。這是在他人之中
找到自我。將他人之所長,化為自己之所用,進而轉為自己之所能。
想這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更是一種找尋自我突破的方式。從小到大,我們不也正是通過模仿而學習的嗎?能夠將自己所模仿的東西進行
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東西,并煥發光彩,這何嘗不是能力的一種體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