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登記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成立時間:1991年1月
導航
科技新聞
比算法推薦更重要的是確認眼神
來源:
“通過算法匹配創造了信息舒適區,增強了大學生活的舒適度。但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妥當地與人相處,正確地處理問題和矛盾,是更重要的學習。”
近日,媒體報道了南京大學通過大數據算法推薦,使志同道合的舍友被分配在一起,在網上贏得了不少好評。其實,去年南大已推出了“宿舍匹配系統”,今年又作了升級。
應該說,這一做法可視為大數據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一次探索。誠如有的報道所言,此舉減少了新生之間因早睡晚睡或性格方面原因帶來的問題。有人還提出,應在全國高校中推廣這一做法。不過,除了點贊,我們也應一分為二地思考。
南大的做法是建立在算法基礎上的。算法在這里的優勢首先表現為定位的高效和精準。通過新生問卷調查,可以快速而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社交偏好等。如果通過現實生活中人與人接觸來互相了解,這個“確認眼神”的過程不但慢得多,而且不如算法推薦精準。管理方便是算法式管理的另一個優點。學生個體特點的數據化,為管理者提供了一鍵式解決的可能。
但對算法的依賴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新生填寫問卷時,有可能出于防衛策略考慮等原因隱瞞或“改寫”自己的偏好。因此,在數據中認識同學,遠不如在交往中來得深刻。更何況,任何數據對應的都是時間軸上的點。而大學時代對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乃至生活習慣的影響都很大。我們常說,上了大學像變了個人似的,就是對此的生動描述。也就是說,新生入學時采集的數據的有效性是有“保質期”的,而其長短又與每一個體的大學經歷有關。因此,“一卷定四年”的宿舍分配法并不科學。
更重要的是,大學是年輕人生活的地方,更是學習知識、磨礪品行、鍛煉意志,從而學會與他人、與世界相處的地方。通過算法匹配創造了信息舒適區,增強了大學生活的舒適度,這當然有利于創造學習的環境。但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妥當地與人相處,正確地處理問題和矛盾,是更重要的學習。同住一個宿舍,如果因為性格、習慣等而產生了矛盾,完全可以而且也應該主要靠學生的智慧互相協商來妥善解決。
同時,每個人都是在別人眼中真正認識自己的,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對于人格養成十分重要。學生宿舍分配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應該服從于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而不是貪圖管理的便捷,以取消矛盾的方式處理矛盾。
退一步講,大學階段畢竟只有短短幾年,走出大學之后的路更長,遇到的人也更多。沒有人可以一輩子靠算法匹配遇到“對的人”,更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去“確認眼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大學階段接觸的人與自己的差異度越大,越是給正確認識自我提供了契機,也為自我提升創造了更大的可能。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廣告總代理:北京中聞視媒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10-67133538
郵箱:cneescc@163.com
京ICP備18040214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本站關鍵詞: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 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東方文化教科文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