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欧洲杯在哪年/2025世界杯/nba球衣专卖店/1999年曼联三冠王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登記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成立時間:1991年1月

韓國設計教育的發展戰略及其對我國設計教育的啟示

來源:

韓國位于東北亞朝鮮半島南部,國土總面積9.6萬余平方公里,是中國的1%,人口總量約5000萬,是中國的3.3%。20世紀6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起步,70年代以來,持續高速增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創造了“漢江奇跡”。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2008年9月發生金融風暴后,韓國一度被認為可能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但很快局勢就翻轉,2010年,韓國人均國民所得突破21640元美金(匯率法),截至2012年2月底為止,韓國外匯存底為3158億,外匯儲備全球第九和經濟總量全球第十,一躍成為新興的工業發達國家。尤其最近幾年,韓國文化教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三星、LG、現代、大宇等企業具有世界級的工業設計水平,在高科技產品設計領域,三星已經成為亞洲當仁不讓的“領頭羊”,以韓國影視、音樂、飲食為代表的文化產業“韓流”風靡全球,2010年,首爾被評為“世界設計之都”,是目前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亞洲城市。一個國家的興盛原因固然很多,通過我們考察發現,對教育尤其是設計教育的重視是韓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

筆者在韓國留學和工作期間,詳細地了解了韓國的教育產業發展的狀況和韓國高校設計教育的情況,通過對韓國設計教育情況分析研究,以期待為中國的設計教育提供借鑒。

一、以“設計強國”為國家戰略的教育產業

韓國政府對設計教育的重視程度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1988年借漢城奧運會之際就提出了“設計立國”的口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韓國大量企業倒閉、經濟萎靡,加工制造業已經失去市場競爭力。經營者通過此次危機,已經深刻認識到只有加強設計、提高產品的價值、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韓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才能真正擺脫危機,走向復蘇。從那時起,韓國政府就把設計作為興國的一項基本國策,1998年金大中總統會見英國首相后即發表了“21世紀是設計時代”的宣言,同年頒布了“設計振興法案”,成立了韓國設計振興院,負責推動設計產業發展。次年主辦了“產業設計振興大會”,宣告未來5年韓國將成為設計大國,明確提出了“Korea design,Designpower”(韓國設計,設計強國)的國家戰略。2001年以國際工業設計協會大會(ICSID)為契機,成立了“韓國設計中心”(KDC),為均衡各區域的產業設計產業發展,在各地區也成立了“地區設計中心”(RDC),2008年經濟風暴時,韓國經濟一度受到嚴重沖擊,但得益于建立在設計產業雄厚基礎上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和國際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經濟,韓國經濟很快復蘇。并在2009年投資4840億韓幣,歷經5年,建立了占地面積62692m2、建筑面積86574m2的“東大門設計廣場”(DDP),2014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韓國舉全國之力,集中投資設計,成為迅速提高韓國品牌和競爭力的最有效手段。有了政府“韓國設計、設計強國”的戰略導向,韓國高校設計教育發展也突飛猛進,目前韓國300多所高校中有700多種與設計相關的專業,每年為社會輸送設計類專業人才近50000名,注冊的韓國設計公司或機構達4000家左右,國內設計市場的總值達20萬億韓元。正是因為“設計強國”的國家戰略,韓國文化設計產業才能出現如此繁榮、人才需求才能如此旺盛,韓國的設計教育也因此蓬勃發展。

二、以興趣培養為目標的教育體系

在韓國設計類高校入學時,除了對考試分數有一定的要求外,更關注的是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熱愛程度,甚至服裝設計類的專業并不要求學生有美術基礎,只要憑借著對專業的熱愛和興趣就可以報考這門學科。在面試環節,如果能夠說出對這個專業的一些獨到的認識和見解,獲得面試教授的認可就可以順利入學。韓國無論是以三星、LG為代表的工業設計還是以“韓流”為載體的服裝設計,都走在亞洲的前列,甚至引領世界的潮流。因此不難看出,因為興趣和熱愛而選擇專業學習,不僅可以彌補美術基礎薄弱的缺陷,也可以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并能在長期的專業學習中不斷堅持,不斷思考和提升專業能力,最終在專業領域中有一定的造詣。韓國高校的課程設置也是將興趣培養和專業教學相結合,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韓國建國大學、弘益大學、首爾大學等設計類專業的課程,選修課一般占課程總量的41%左右,而且基礎課和專業課是穿插融合式進行的。韓國高校設計專業較少安排專業美術基礎或專業軟件課程,學生都是通過在專業設計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學的方式補充這些知識。例如大一的色彩研究課程就是要求學生自行選擇一幅自己感興趣的世界名畫,先對這幅名畫的構圖形式、色彩構成和光影效果進行分析并撰寫一篇小論文,再根據前期的分析做一幅色彩圖畫或色彩重構的作品,而在此課程中會綜合運用到排版、創意、圖形表現、POTOSHOP軟件運用等方面的知識,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美感。專業設計課程一般都會跟社會或企業聯系,參加一些實踐性或公益性的設計項目,例如參加企業贊助的設計競賽或政府的公務展,筆者在韓國留學期間,曾作為指導教授的助教,帶領本科部的低年級學生參加韓國知名廚具公司HANSEM贊助的設計競賽,當年空間設計組的競賽主題是“小空間,多功能”的住宅空間設計,即一對年輕夫婦在未來5~10年當中,由于家庭成員人數增加和功能要求變化而對住宅空間提出的可變性要求。學生為完成好本次競賽作業,走訪了很多“單身貴族”“二人世界”“三口之家”“雙子女”等家庭,有的甚至在自己親戚或朋友家暫住一段時間,以期詳盡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日常家庭的功能要求等內容。最后作品的呈現要求有版面、模型、空間效果圖。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作業,直接融合了室內設計、模型制作、版面設計等專業內容。在競賽的評價中,評委比較注重的是設計創意思維和自由思考表達,對最終呈現結果評價相對寬容。在韓國的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中,無不體現了“總動獲取優于被動傳送,主動學習優于被動教育”的教學理念。

三、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機制

由于高校教育發展的理念和路徑不同,韓國高校設計專業對師資的要求也不相同,韓國高校設計專業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有博士學位,或在海外有留學進修的經歷。他們一般在設計公司工作幾年,取得一定的實踐成果,然后才會被高校聘為教授從事設計教育。在這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教師培養下,韓國學生很快養成了腦子里有概念就馬上動手完成的習慣,同時學校也能提供跟專業設計公司相媲美的設計實踐環境,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幅度提升。正是由于韓國高校教師在各大集團、公司的設計經歷,一方面,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多年的設計心得體會相結合,傳授給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中不一樣的認識和體會,另一方面,教師自己在設計界積累豐富的人脈資源,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實踐課堂。筆者的博導韓國建國大學的孟教授就曾任京畿道城市規劃設計的政府主管,主持了京畿道乃至首爾市多項城市建設和改造項目的設計,也參與韓國國家層面的設計戰略制定和設計政策指導。筆者也曾作為評審委員與孟教授一起參與了京畿道坡州市的公共設施物的設計作品評審工作,系統的了解了韓國專業的產品設計公司的設計流程、設計方法、表現方式和設計作品呈現形式等,也詳細的了解了韓國的產品設計競賽的運作模式、評審方式、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等。這為筆者回國后從事設計教育提供了較好的借鑒。韓國大多數設計類高校都有創新設計中心這樣機構,重點大學的創新中心甚至是由三星或LG這樣的大財團資助。這是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企業為學校投入資金和設施設備,學校提為企業供設計研究和產品研發,這樣,一方面為高校的設計研究提供了發展資金,也為設計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也提升企業的設計研發能力,贏得市場和人力資源,促進了設計教學研究與社會生產的結合,形成了良性循環。

 

四、啟示

中韓兩國同屬于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東方文化圈,在許多地方有著相似之處,由于韓國的現代化進程略早于中國,其現代設計教育發展水平和取得的成果目前也較之中國有進步之處。通過對韓國高校設計教育現狀的研究以及對教育產業、課程體系和教育機制的理性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如下啟示:

1. 高校設計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學生只有對專業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專業學習上保有持續力,并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擇優錄取對本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再通過專業的培養、引導、輔導,讓他們系統的認識并了解自己的專業,在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開發學生探索專業的興趣。良好、科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實踐性教學環節都是培養學生對專業興趣的有效方法。
2. 高校設計教育要完善教學的課程體系,面對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時代,我們要重新研究并制定符合時代需求的新的教學課程體系。
對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要按照設計教育規律推進,對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從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出發。設計并不是把效果圖畫漂亮,符合表面的審美要求,而是要真正的從構造功能上滿足人們的需求,使得設計既有創意性又具有合理性。
3. 高校設計教育要強調教學的實踐環節,設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類型,在本質上設計教育屬于“應用”性學科。因此專業課程內容上要植入設計實踐。首先要求高校的教師本身具備較強的設計能力和實踐經驗,同時高校在進行設計教育時,要全面了解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的特點,充分利用社會和產業資源,與該產業一起建立起廣泛的“產學研”實踐平臺,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將企業的的實際課題帶入課堂,為教學提供實踐機會,為學生開辟就業途徑。■(李琨   廣州大學)
相關鏈接: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網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廣告總代理:北京中聞視媒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10-67133538
郵箱:cneescc@163.com
京ICP備18040214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本站關鍵詞: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 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東方文化教科文專業委員會